当前位置: 秃鹫 >> 秃鹫生活环境 >> 36课时突破中考第4课时生物与环境组成生
第4课时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如一片草原、一条河流等。
二、组成成分:
1.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作用:为生物成分提供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注:阳光是来自于地球以外的能量来源。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往往还有其他来源,如污水处理系统中有机废物中的能量。
2.生物部分:
(1)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生成有机物。
(2)消费者:主要是动物。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3)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参与物质循环。
注:蚯蚓、秃鹫等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生物通过吃与被吃形成的链状结构。
(1)食物链(网):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2)箭头代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3)食物链的特点:起点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第二个环节多是植食性动物(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第三个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如:草→鼠→鹰。
2.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注:①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或竞争。
②食物网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都说明食物链的存在。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1.物质循环:
(1)碳循环: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产者体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等。
注:①无机物→有机物:生产者;
有机物→无机物: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②碳在生物部分与无机环境循环的形式是二氧化碳。
(2)生物富集:一些有毒物质(如DDT、镉等)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和难以排出,会随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生物体内积累得越多。
2.能量流动:
(1)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注:随食物链延长,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有机物、能量)在减少。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五、生态平衡:
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
2.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
六、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和适宜的温度等基本条件。
1.范围:
(1)地球表面的一薄层;
(2)海平面上下各约10千米之间;
(3)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表面。
2.生态系统的类型:
(1)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等。
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为代表,有“地球之肾”之称。
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xyx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