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

足以改写美术史的史前雕塑在内蒙古发现

发布时间:2024/9/22 12:40:20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www.znlvye.com/

作为一个开着写生专用车

画遍中国的

艺术行者

我最大的“业余”爱好

就是——“捡石头”

每当画前或搁下画笔后

便开始了四处寻觅

已成癖

自从

向对考古专业比较精通的

刘庆富老师

学习考古知识后

我便喜欢上了石器

在一次疆藏写生中

于青海湖得一枚

玉箭簇

从此

对“考古”的兴趣

便愈加浓厚起来

玉箭簇

这次回故乡

一次偶然的机会

由刘老师带着去了

内蒙古呼伦贝尔

采集石料

当见到这

遍布太阳锈于一身的

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

碧玉(也叫鸡肝石)后

爱不释手

其锈迹斑驳

古韵横生

棱角分明的特点

让我产生了画意

便想用

古典多层的透明画法

为其一一造像

--

《向远古致敬(1)》

布面油画27X35cm

.7.31.

--

《向远古致敬(2)》

布面油画27X35cm

.8.1.

刚刚画了两幅

在爱抚品赏之余

却又有了一个

意外的发现

在这些

象征着远古文明的

石器里

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史前“雕塑”

并且

这些技艺高超的“雕塑”

竟然是打制的

“雏鹰”

--

《向远古致敬(3)》

布面油画27X35cm

.8.9.

--

《向远古致敬(4)》

布面油画27X35cm

.8.12.

记得第一次

来内蒙古呼伦贝尔

当时农民的玉米地

已经在做田间管理

到膝盖的庄稼

还没完全遮挡捡“绿石头”的视线

一向注重找寻石器的习惯

又让刘老师开始了探寻

这次我们

几乎没有太大收获

几天后

当我们驱车行驶一百多公里

再次来到

内蒙古呼伦贝尔时

偶遇当地一位姓吕的朋友

他告诉我们说

这里的绿石头早在几年前

较大些的就被捡光了

那时候

有人曾按重量或按堆儿

来收购

如今只有前面山坡南侧

可能还可以捡到一些

我们便顺着吕先生的指引方向

来到一处地头有榛材的山坡

也正是在此

刘老师发现了石器

一种打制得非常精美的

石器——石片

石片

我由于

一心奔着捡大些的石头

所以

几乎是照单全收

凡是具有碧玉质地

无论大小

一律收入馕中

经先后四次的

内蒙古呼伦贝尔采集

积攒了好多

其中

砍砸器

刮削器

剖割器

石斧

石刀

石核

……

石斧(蛋白)

这些已知的旧石器

应有尽有

洗刷后把玩之中

画意顿生

在整理编序

正准备画的时候

我突然又有了

一种新发现

一个让人震惊的史前文明

图腾般的造型器物

我后来称它为“石宠”的东西

赫然呈现在了眼前

--

《向远古致敬(5)——金蟾》

布面油画27X35cm

.8.20.

--

《向远古文明致敬——石宠(翼兽)》

布面油画27X35cm

.8.23.

有像蟾蜍的金蟾

有乌龟

鱼类

黑熊

苍鹰

……

更让我瞪目结舌的

竞然有航天飞机

甚至还有飞碟

“飞碟”

“航天飞机”

尾翼造型高度统一,清晰可辨

这个发现

让我联想到了

曾有学者怀疑过

远古就有地外文明

探访过地球的学说

还有一种传说

是外星生物觉得地球某些方面

并不适合他们生存

然后将自己的地外基因

注入一种与他们生理特征

比较接近的

类人猿体内

……

由此

我也高度怀疑

正是这些被“改良”过的原始人

打制了这些“石宠”

来做为

祭祀和图腾的象征

--

《向远古文明致敬(7)——思考中的外星人(蛋白)》

布面油画27X35cm

.8.24.

--

《向远古文明致敬(8)——雨燕(鹰)(蛋白)》

布面油画27X35cm

.8.25.

--

《向远古文明致敬(9)——秃鹫(蛋白)》

布面油画27X35cm

.10.15.

--

《向远古文明致敬(10)——神龟(碧玉)》

布面油画27X35cm

.10.16.

我想

当时这些地外生物(外星人)

一定是频繁往复于

地球与地外空间

经常与这些远古人

甚至

可以说是他们的“遗民”们

一起交流

传递着地外信息

因此

这些航天工具

也就成为了

远古人顶礼膜拜的图腾

这些发现

在经与刘老师探讨后

我们的看法高度一致

--

《向远古致敬(11)野牛》

布面油画27X35cm

.10.21.

--

《向远古文明致敬(12)神鹰》

布面油画35X27cm

.10.24.

--

《向远古文明致敬(13)神鹰》

布面油画35X27cm

.10.28.

--

《向远古文明致敬(14)座山雕》

布面油画35X27cm

.11.1.

这些带有猜想性的发现

这些承载着

远古与地外文明的

信息和器物

今以短文配图的方式

呈现给朋友们

这些不成熟的判断

有待考古界专业人士

进一步的考证、发掘

直至得到权威认证

并把它加入到民族文明发展史的

序列中

或许有那么一天

能由此改写

人类文明史

何树海.8.17

作者简介

何树海

年生于黑龙江

先后就读于:湖南醴陵陶瓷学校、中央美术学院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居北京

RECOMMEND推荐阅读《台湾印象》把回忆画成画——记年环台湾艺术之旅峄山主题风景创作,何树海油画风景系列作品,带你感受峄山的魅力充满希望的路——那些年,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中不懈努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8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