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

去省自然博物馆看标本制作巧手一双,让动物

发布时间:2022/7/12 13:50:54   

“剥皮、清洗、制作假体,将标本做成惟妙惟肖的姿态。这一套流程我已经做了将近40年了。”近日,在吉林省自然博物馆,把一生献给标本剥制事业的标本剥制师姜牧里说,虽然制作的标本给观众们展示了动物和大自然的美丽,但这份工作并不光鲜,甚至过程很艰苦。

制作最美标本

“制作标本要剥下死去动物的皮,剥皮时会有难闻的气味,这是刚刚从业时需要克服的。”姜牧里说,别看展馆里的动物标本一个个都栩栩如生,魅力十足,但他的实验室始终是脏乱差的状态。这一点,姜牧里的得意学生任鹏霏十分赞同,“记得一次姜老师和我制作一只秃鹫的标本,那难闻的气味让我一整天没吃下饭。”

秃鹫是一种食腐动物,不仅专门以腐烂的动物尸体为食,其尸体本身也充斥着腐朽刺鼻的味道,因此在制作标本时的挑战也更大。任鹏霏说:“当时那只秃鹫尸体的腹中还留有它吃下的不少腐肉。”

这只秃鹫让入行不久的任鹏霏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对姜牧里来说却习以为常。这种艰苦的工作,让姜牧里热情满满地干了几十年,不仅干得好,而且干得精。

姜牧里认为,虽然标本剥制师这个行业是从国外传入,但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技术和理念,也要融入国内的工艺理念。“中国的艺术作品往往传神灵动,不拘一格,而西方雕塑作品虽给人厚重的感觉,但其肌肉线条却展现着人和动物的体态之美。要将中外优点结合起来,并自成一派。”姜牧里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要数在省自然博物馆一进门处摆放的明星标本——亚洲象“敢买”。

“敢买”是目前东北三省唯一的大象标本,其仿真程度在全国也首屈一指。它以三腿着地的灵动姿态站立,大象的皮毛清晰可见。

“这是我们团队利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亚洲象标本,是馆里最大的标本,因为太大了无法搬运,制作时把工作室都搬到了博物馆里。”姜牧里介绍。

“大象皮非常重且厚,最厚处有4.8厘米,最薄处只有0.3厘米。要想让大象皮尽可能真实地贴合在大象假体上、还原大象本来面貌,就要让大象皮的薄厚程度达到统一。”于是,姜牧里带着团队,手工一刀一刀地把大象皮削出均匀厚度。

技艺传承有望

“我一直心系标本剥制这个行业的传承问题,因为从事这一行本身是有一定门槛的,而大部分人也并不喜欢这一行。”

成为标本剥制师一定要对标本有浓厚的兴趣。姜牧里说,学生任鹏霏如今已经成为合格的标本剥制师,但刚入行时他也是一百个不愿意,后来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他才渐渐地爱上了这个行业。

任鹏霏正在制作标本

采访当天,正巧任鹏霏要剥制一只毛脚鵟。从开始剥制到结束,只用了二三十分钟。

“这只毛脚鵟是冷冻过的,要先给它活动一下,然后对它进行测量,这样做出来的标本形体上更相似。”任鹏霏拿着一把手术刀,把毛脚鵟腹部切开,清空脏腑后,再用镊子处理毛脚鵟的头部,他边操作边向一旁观摩的学生们解说。

看到有这么多后辈仍然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姜牧里十分欣慰。他的学生任鹏霏、王拓不负众望,在近期举办的全国鸟类标本制作大赛中,以作品《思考者》和《慈父晨曲——黄鹂》分别斩获两项最高奖项:精品奖(从业三年以上)、优秀奖(从业三年以下)。

姜牧里说,动物的灵魂属于大自然,动物死后,若能将它们的身体以另一种方式完好保存,至少可以证明它们曾经存在于这片天地,让世人得以领略它们的美以及大自然造物的神奇,这是他希望他的学生们未来要坚持的。

吉林省自然博物馆成立于年5月12日。该馆是在原省博物馆自然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自然历史类博物馆,范围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地质古生物学、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科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2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