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秃鹫 >> 秃鹫的习性 >> 小红马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热爱生命
这是一个属于儿童的世界,没有仙子,没有巨人,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乐观的结尾。
这里只有平凡又真实的普通生活。
在这里,有一个小男孩,也有一匹小马。
当他们相遇后,这个小男孩开始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脆弱和价值。
这是一个精彩的生命教育故事,也是属于这个小小少年的成长经历。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以他的现实主义写作而闻名,在这本《小红马》里,他用细腻而情感充沛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系列关于生命、成长和责任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乔迪是一个温顺腼腆的小男孩,他非常安静,甚至还有些懦弱,他好奇心十足,却不擅长提出反对意见,什么都只会听爸爸的。
在第一个故事中,爸爸把拍卖得到的一匹小红马当作礼物送给了乔迪,乔迪惊喜万分,给他人生中的第一匹马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加比兰”。
因为拥有了加比兰,乔迪受到了其他男孩崇拜的眼神,他事无巨细地悉心照料着加比兰,一向晚起的他竟然也习惯了每天早起,就为了能早点去牲口棚看看加比兰。
他跟着全县最好的养马人比利学习驯马,他用胡萝卜训练加比兰习惯戴笼头,用长缰绳训练加比兰停步、起步、小跑、飞奔,为加比兰套鞍、套马勒。
加比兰长得很快,乔迪满心期待感恩节的时候能真正骑上它。
然而,一场大雨让意外被留在屋外的小红马着了凉,还患上了腺疫,比利用尽各种手段去挽救小红马,但是小红马还是慢慢地失去了生机。
当垂死的小红马奋力跑出了牲口棚,冲向了山间,最终倒在灌木边时,乔迪亲眼目睹了小红马的死亡,他冲下去拼命击打着那些正在啃食小红马尸体的秃鹫,发泄着内心的悲痛。
这是乔迪第一次这么深刻地接触到死亡,他终于意识到小红马再也回不来了。
在第二个故事里,没有小男孩和小马,只有一个老人和老马。
老人的家在大山的另一边,他请求乔迪的爸爸把他留下来,因为他想待在这里直到死去。乔迪的爸爸没有同意老人的请求,只是答应让他先住一晚,明天再走。为了打消老人想留下的念头,乔迪的爸爸甚至用牲口棚的一匹老马讽刺老人。
第二天,老人悄悄地骑着老马,带着他的长剑,走向了大山,真正地回归了故里。
乔迪很忧伤,难道这就是属于暮年的悲凉吗?
在第三个故事中,爸爸承诺再给乔迪一匹小马,要求是乔迪要干一整个夏天的活,乔迪同意了这个要求,他开始认真地完成每一件事情,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他感觉自己好像已经成熟了。
乔迪照顾着怀孕的母马,每天都期待着小马的出生,他一直都在等待,等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然而,母马生产的时候产位不正,接生的比利为了不让乔迪再次失望,选择了牺牲母马,剖腹救出了小马。乔迪终于又拥有了一匹小马,一匹小黑马。
乔迪很开心,但是他又有些难过,新生命诞生了,另一个生命却死去了,生命是如此宝贵,又是如此脆弱。
在第四个故事中,讲的是乔迪外公的故事,外公曾经带领一支车队穿越大平原走到了海岸,这是他一生中的大事,然而,乔迪的爸爸却很反感外公每次都重复讲这个已经过去的故事。
外公讲这些老故事,不是为了叙述,只是为了让听的人有所感悟,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路向西就是他坚持要做的事。
乔迪很愿意听外公讲故事,他向往着那个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时代,他想要得到成长,他也不断地在追求成长。
从这四个简短的故事中,我们见证了乔迪的成长,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喜怒哀乐。
生命的可贵,让我们懂得了要敬畏生命;
生命的脆弱,让我们懂得了要守护生命;
生命的价值,让我们懂得了要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