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秃鹫 >> 秃鹫的习性 >> 自然界中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动物死去,为何很
年,一个由多位生态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非洲马拉河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到雨季,马拉河下游的鱼儿就会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为了弄清楚原因,研究小组用了3年的时间找到了造成鱼儿大面积死亡的“元凶”。
在马拉河的中上游约生活着头河马,这些河马每天就要向河中排泄约8.8吨的粪便,这些粪便大部分沉积在河底,但是一旦到了雨季泛滥的河水会把大量的粪便带入下游,此时微生物在分解河马粪便时产生的有毒物质就会进入下游,而且大量涌入的河马粪便也使得下游水中含氧量大幅度下降,所以许多鱼要么缺氧而死,要么被“毒死”。
当然,河马粪便对下游生物是利大于弊的,因为粪便本身就属于一种有机物,它可以滋养下游的水生生物(植物、藻类),让鱼类的食物更加的充足。
大量的粪便都如此的杀伤力,如果将粪便换成动物尸体造成的污染要更加的致命,因为动物尸体在腐烂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从而造成地下水污染、疾病的传播等等。但是,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数以亿计的野生动物,它们每天都会因为种种原因死亡,为何很少听说因为动物尸体造成的环境污染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大多数死掉的动物都是被捕杀的
在自然界中,动物死亡有三大主因:老死、病死、被捕杀,其中被捕杀占比最大,我们以非洲大草原为例来说一下,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食肉动物,它们每天都在对食草动物虎视眈眈。而在捕猎时,哪一类动物会优先被捕杀?没错,就是老弱病残,因为无论是独居还是群居的食草动物,遇到食肉动物的第一反应就是跑,而跑得最慢的永远都是老弱病残。
而在食肉动物的世界里,被同类或者是其他食肉动物杀死的也以老弱病残为主。因此在自然界中,大多数动物都是被捕杀的。既然这样,被捕杀后动物自然是会被食肉动物分食,只剩下大都骨骼框架,此时动物尸体就只剩下慢慢地风干了。
即便是那些独居的动物,它们也很少会浪费“粮食”,比如花豹会将吃剩的猎物拖到树上,一直到吃完为止,老虎吃剩的猎物虽然很少带回去,但是总是有狼群和熊在附近准备捡个漏,所以大多数的动物是被捕杀吃掉的,自然就很少会出现动物尸体污染环境的问题。
不过,正常的捕猎只能消耗掉大部分的动物,由于食草动物的量很大,而且还有食肉动物自然死亡或者被同类杀死没吃,在热带的环境下,只需要一两天动物尸体就会变成腐肉,而腐肉是大多数食肉动物非不得已不进食的,所以,一部分的动物尸体还是会有造成污染的可能性的。此时,自然界中的“清道夫”们站了出来。
自然界中的“清道夫”们
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离不开“清道夫”,它们在食物链中被称为“分解者”,我们还是以非洲大草原为例来了解一下“清道夫”们。
01大型清道夫
在非洲大草原上,最常见的大型清道夫有两大类:秃鹫和鬣狗,其中秃鹫的主要食物就是腐肉,而且在高空盘旋,秃鹫们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腐烂的尸体,然后一大群秃鹫就会前来大快朵颐。
除了秃鹫外,鬣狗科下的斑鬣狗、条纹鬣狗和棕鬣狗都有食腐的习性,其中以棕鬣狗的食腐能力最强,因为在它们的食谱中有超过80%的食物是腐肉,其次是条纹鬣狗,最后才是斑鬣狗,在斑鬣狗的食谱中,腐肉占比只有5-15%,剩下的食物以自己捕猎和抢夺其他食肉动物的猎物为主。
02中型清道夫
大型的清道夫会将动物腐败的尸体消耗约80%,此时中型的清道夫出现了,在非洲的生态系统中,中型的清道夫最常见的就是黑背胡狼了。
黑背胡狼也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由于它们体型较小,捕猎能力较差,所以它们的主要猎物也是其他动物的尸体。不过,它们不仅限于腐肉,在一些大型食肉动物捕猎的现场,它们也经常出现,等待对方捕猎和进食完成后上去吃一点“残羹冷炙”。
03小型清道夫
小型清道夫在任何的生态系统中都存在,而且它们还是自然界中主要的分解者。首先,一具动物尸体从死亡到腐败需要经历五个阶段,腐败就是第五个阶段,而腐败的原因就是真菌和细菌的分解,它们将蛋白质分解掉,将动物内脏液化掉,才形成了一具腐尸。
在分解的过程中,细菌和真菌会将动物部分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物,这正是植物生长需要的。
除了细菌和真菌外,蛆虫也是自然界中的清道夫,它们将动物腐肉吃掉变成生长所需的营养。在小型的清道夫中,蛆虫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的成虫繁殖能力很强,一旦产卵就是成百上千的,这样消耗一具腐尸也是比较快的。
总结
在自然界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动物死亡,其中大部分动物是因为被捕杀而死亡的,所以它们的尸体自然就由食肉动物消化掉了,不会让其高度腐烂后污染环境。
而那些不是被捕杀的动物尸体,也有清道夫们来清理它们,从顺序上看,先有无处不在、数量可观的真菌和细菌消耗,然后再由蛆虫消耗部分,剩下的大部分由食腐动物来消化掉,这样也很少会出现动物尸体污染环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