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秃鹫 >> 秃鹫的种类 >> 袁隆平去世,我看到了媒体人的丑陋6年过去
Hello,我是小情,咱们又见面啦
5月22日13:07分,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举国悲痛之际,不知有多少人跟小情一样:除了哀痛,还有愤怒!
痛的是,袁老彻底地离开了我们;
怒的是,在袁老去世前几个小时,“袁隆平同志逝世”的消息突然出现在网络。
短短几分钟之内,不少媒体就在没有求证的情况下,纷纷跟进报道,在各种媒体平台传播。
噩耗突如其来又铺天盖地,不明真相的网友也被误导,迅速开启悼念模式,相关话题也直接冲上了微博热搜。
随后,有媒体联系了袁隆平院士的秘书杨耀松,他立刻辟谣:
官媒5月22日上午11点30分最新的辟谣原文:袁隆平秘书辟谣:医院,身体状况不太好。
“爷爷目前身体不太好,的确是在治疗之中,医院之中,考虑到治疗的方案,不方便透露太多。”
网传逝世被证实是假消息后,相关媒体也都紧接着删文,并转发辟谣。而作为谣言信息源的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在11:57分发布了道歉声明,并随即删除了之前的不实报道。
作为头部官媒,其影响力之大,传播速度之快,都是一般媒体无可比拟的,更何况“袁隆平”三个字在国人心中的份量更是重中之重。
为了热度和流量,国之栋梁的“生死”都可在未经证实的前提下大肆传播,也难怪CGTN和一些媒体被愤怒的网友们嘲讽:吃相难看。
但是,对于媒体平台和相关从业者们来说,这般“难看”早已不是第一次。
“为抢首发,不择手段”的行为,已经成了行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年,1月16日下午,在歌手姚贝娜去世不久,一篇名为《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他的死亡》的文章刷屏网络,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
文章通篇对于那些等待在姚贝娜病房外,守候第一手消息的记者们,字字如刀般强烈谴责。
尤其是开篇第一句,言辞犀利又震撼十足:
“姚贝娜去世之前,病房外挤满了记者,他们在等,等她死。”
与此同时,还配有记者们眼巴巴盯着姚贝娜病房的现场照片。
在旁观者眼中,这些抢首发的记者们是什么形象呢?
文中引用了一医院医生发在朋友圈的文字。对方自称淼哥,他讲述了这样一段令人不寒而栗的事实:
手术室的对面,是ICU。晚上推着病人进手术室急诊抢救的时候,看见休息区坐着若干和平素不同表情的人,小伙伴们告诉我:这些是记者,等着报道某位名人的消息。淼哥莫名地想到了秃鹫。丑陋的外表下一个贪婪的心,毫无怜悯地盯着将要死去的猎物,就等第一时间扑上去。可悲!这个猎物可能是一个曾经翱翔蓝天的雄鹰,可能是一头笑傲丛林的雄狮,可能是一批哺乳后代的母马,而在这一刻,他只是秃鹫眼里的一盘腐肉。真不知道为什么要打扰一位将逝的人,难道因为他的悲惨消息能吸引变态者的眼球吗?这样能让你的年终奖多一点吗?用这些钱花天酒地的时候能开心吗?……他们在等什么消息不言而喻,可病人、家属、医生的感受你们想过吗?赤裸裸的等候,让人心寒。一群被记者描述成白眼狼的医生,生更半夜推着大出血的病人急诊手术抢救,他们漠不关心。只是等着一个坚强的病人逝去的消息。这是一个笑话,这是一个现实。
秃鹫!
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忠实地反映社情民意的媒体和新闻记者们,曾几何时,成了秃鹫?
成了一只:只盯着普罗大众的苦难、欢乐、生老病死的掠食者?
年,香港著名男歌手罗文,因肝癌住院。沈医院看望好友时,被门外的狗仔围堵。
重病在床的罗文,对沈殿霞说:
“外面的狗仔已经蹲了一个多月了,他们都等着我死。”
而沈殿霞听后,叹了口气:“他们会不会也在等我死?”
两句话!
只是两句话,却道尽了当下媒体从业者所面临的一个事实:
新闻是商品,流量是利益,热点是追求。
一颗拥有共情能力的,有人文关怀的心早就被行业流放了。
年8月31日,年仅36岁的戴安娜王妃,因遭遇车祸而不幸去世。
至于车祸原因,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司机酒驾又超速行驶,才造成车祸惨剧。有人说,戴安娜王妃的死因是王室的谋杀。
然而十年后,一个小报编辑公开承认:感到对悲剧负有巨大的责任。
原来,全世界最著名的媒体编辑们都对戴妃的照片趋之若鹜。
为了能拍到戴安娜的照片,他们跟踪她的车辆,疯狂围堵追拍。戴安娜的司机为了甩开狗仔们,只好猛踩油门,不断加速。最终惨剧发生,戴安娜与男友以及司机,全部当场毙命。
那时现场的狗仔们,在当下会感到愧疚吗?悲哀吗?
我想,他们不会!因为,狗仔也是记者,也是一只盯着腐肉的秃鹫。
他们对着戴安娜的车祸现场,举起了摄像头。还独家拍摄了戴安娜临死前的表情照片用来售卖,获取利益。
当一个人的生命成为媒体从业者们追求的热点、爆款、点击量时,不管他们的稿子写的多优秀,照片拍得多精彩,至少他们在落笔的那一瞬间,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心是冰冷的。
得知一个名人去世,大众会是怎样的表情呢?
是哀伤还是震惊?
无论是何情绪,无论会发出哪种声音,都是由第一线的记者们传达给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