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

八大山人画的孔雀,丑陋无比,却是高明的讽

发布时间:2025/1/7 19:01:17   
刘军连怎么样 https://m.39.net/pf/a_9364877.html
借画抒情是古代文人画家常用的表现手法,或爱或憎,皆于画中,表现出画家的是非分明,清代画家朱耷亦不例外。来自八大山人的白眼朱耷(~年),明亡为僧,号八大山人。今江西南昌人。善画山水,花鸟画成就最高,画法受明林良、陈淳、徐渭的影响,画面往往只有一鸟、一鱼、一花,落墨不多,却很精致,出奇制胜,不落常套。八大山人无论是“枯木孤鸟”,还是“残荷孤鱼”,鱼鸟的眼睛常常画成“白眼向人”的冷漠神色,加之落款爱把“八大”、“山人”联写成既像“哭之”,亦像“笑之”之状,以抒发对满清社会的不满和国破家亡的悲痛。八大山人的签名《孔雀图》轴,纸本,水墨,纵cm,横72cm。现藏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画上自识:“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庚午春,八大山人画,并题。”八大山人《孔雀图》此图画山间一景,一块残缺的石壁横斜悬下,石壁的垒石间稀落地开着数朵牡丹,几片竹叶穿插其间,一块顽石孤零零地立于石壁之下,石上憩着两只孔雀,孔雀睁大着眼睛同视一个方向。牡丹与孔雀在传统的绘画题材上原本是吉祥美丽的象征,但画家却把牡丹画得凋零稀疏,孔雀更是变形丑怪,孔雀头如同秃鹫头,大眼圆睁如金鱼,身上美丽的翎毛脱落得只剩三根,显得丑陋无比。漂亮的孔雀从其构图和所塑造的形象,以及画上的题诗看,明显是一幅讽刺画。朱耷原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朱权被封宁献王时,王府在今江西南昌。明亡后,朱耷出家为僧,取消朱姓,改为“八大山人”,以表达他对国破家亡的悲痛。清代画家沈铨的孔雀据《清史稿·宋荤传》载:宋荤在任江西巡抚时曾镇压过一起反清起义,使朱耷非常反感。但他喜收藏书画,很想得到朱耷的作品;他衙内养有一对孔雀,府前则安放了雨竹屏,此画很可能画的正是宋荤。《孔丛子》有“藏三耳”之说,意为听话的奴才;“坐二更”为上朝时间;孔雀三翎,意味着清代官员的“顶戴花翎”,讥讽那些听命于满清的官员,屠杀反清爱国人士,这是一幅以独特的绘画语言对时事进行辛辣讽刺的典范作品。画法受徐渭的影响,笔墨奔放而含蓄,线条精炼,用笔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构图简洁明了,寓意明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4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