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秃鹫 >> 秃鹫的习性 >> 给藏羚羊当奶爸形影不离真跟带孩子一样央
原标题:康巴汉子给藏羚羊当“奶爸”——在青海可可西里保护站感受管护员铁汉柔情
洛松巴德,人送绰号“阿洛”,地地道道的藏族康巴汉子。
一米七的个头儿,与“威武雄壮”无缘,但他出身牧民、体格硬朗,在缺氧的近米高海拔地区如履平地。他的脸庞被可可西里的阳光晒成古铜色,卷发黝黑,微笑时嘴角轻轻扬起。
二十七岁的阿洛,还没有女朋友,人称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南达杰保护站“站草”。但他已当过十几个“娃”的“奶爸”,对“育儿经”颇有心得,奶起“娃”来是一把好手,体贴备至、柔情无限,养的“娃”个个健康。
阿洛的“娃”,是藏羚羊。8月,记者夜宿索南达杰保护站,近距离观察、记录保护站管护员洛松巴德和队友们的铁汉柔情,以及他们与16只藏羚羊宝宝之间的苦辣酸甜。
洛松巴德正在细心地给小藏羚羊喂奶。姜峰摄
每个藏羚羊宝宝都有专属奶瓶,真跟带孩子一样
暮色降临可可西里。
倦鸟踏归途,走兽觅无踪,广袤而苍茫的大地,又一次陷入沉寂。而索南达杰保护站此刻正是最忙碌的时候。
这里海拔米,地处青藏公路边缘,距离昆仑山口40余公里,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一座中心保护站,以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第一人、烈士索南达杰之名命名,可见这个保护站的重要程度。
暮色之中,索南达杰保护站的管护员又该“奶娃”了。
火炉上,铜壶“呜呜”作响,里面是毫升的牛奶。“高原沸点低,一个多小时前便开始加热了。”洛松巴德换上一身白色大褂,把7只奶瓶码成一排放在桌子上,将牛奶均匀倒进奶瓶,“奶瓶的卫生要求很高,中午吃完饭就拿开水烫过消毒,然后泡三四个小时,避免细菌感染,否则‘宝宝’吃了要拉肚子的。”
桌子上的7只奶瓶,每个都有标号。“一个奶瓶对应一个宝宝,这样如果哪个宝宝拉肚子,就能够提早避免相互传染。”洛松巴德将奶瓶小心翼翼装进奶篮,提着走出门去。
可可西里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就建在索南达杰保护站一旁。打开管护笼,7头只有人膝盖高、嗷嗷待哺的小藏羚羊立即将洛松巴德围成一团,有的还在他的膝盖上蹭来蹭去。阿洛却并不着急“奶娃”,“奶还是有点烫,得在室外晾一下。”
怎么判断奶温是否合适?只见阿洛小心地将奶瓶从奶篮里拎出来,挨个贴到自己脸颊上去试试温度,“只要咱人体不觉得烫,就可以喝了,这是我们试验很多次后的经验。”可羊宝宝却等不及,阿洛便蹲下身来,嘴里发出“噗噗”吹气的声音,小藏羚羊们听到这个声音,全都凑过来,有的还和他“亲嘴”,焦急的情绪顿时安抚了下来。
“好了!温度可以了!”洛松巴德按照奶瓶的编号,给对应的小藏羚羊喂起奶来,其他羊宝宝可不干,纷纷上来抢食,“别急,别急,大家都有份儿!”一时间,阿洛被小羊们包围着,忙得不亦乐乎。
约莫半个小时工夫,洛松巴德这才完成任务,“早中晚,一天三顿,顿顿不能少啊,真跟带孩子一样。”
忙完这些“娃”的事儿,已经夜里8点多钟,阿洛这才顾得上吃晚饭,而屋外早已繁星密布。
“聊聊你的故事吧。”记者说。
“稍等。”只见洛松巴德摸黑又出了保护站,检查一番管护笼是否安全,才放心回来,“这里有狼。”
洛松巴德和队友们对藏羚羊宝宝如此操心,是有原因的:这些藏羚羊,都是他们从死亡线上拯救过来的。
如今,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增大,藏羚羊的身影在可可西里随处可见。姜峰摄
棕熊出没,不敢睡囫囵觉,躲进汽车里避险
除了反盗猎反盗采、巡护巡线、集中巡山,洛松巴德和队友们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救护野生动物。来到保护站工作近两年,洛松巴德和队友们已经救助了16只小藏羚羊。
“每年5月开始,藏羚羊都会大规模向卓乃湖迁徙,集中产仔,8月再回迁。”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布周对记者说,管理局专门在卓乃湖设立了季节性保护站,进行临产藏羚羊途中保护和产仔期间的现场保护。
“去年,我们就在卓乃湖救助了9只小藏羚羊。”连续两年前往卓乃湖季节站值守的洛松巴德告诉记者,由于暴雨、野兽等自然因素惊扰,常常会有刚刚出生的小羊羔迷途或掉队落单,“这些小家伙刚刚生下来,就跟野兔一样大小,两只耳朵非常长,吓得贴在身上,在大自然生存下去非常困难。”遇到这种情况,阿洛和队友们会先在原地远远地蹲守几个小时,如果等不到母羊回来寻觅幼仔,他们就将小藏羚羊先带回卓乃湖保护站喂养,然后再送回索南达杰保护站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卓乃湖保护站,其实就是几间活动板房,外面筑起一圈围栏,“条件艰苦倒没有什么,最主要是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几乎天天晚上都要防范棕熊的袭击。”洛松巴德向记者讲起今年的遭遇,“晚上睡觉必须有人值班,一旦发现有棕熊靠近,大家都赶忙起身,先是摇晃手电筒,或者用力敲击铁围栏,希望能够把棕熊吓唬走。今年6月下旬有一天晚上,遇上胆大的棕熊,直接翻进了围栏,躲进板房里是肯定不行的,因为棕熊力气很大,一爪就能把板房的门掀开,我们只好赶紧躲进汽车里避险,一晚上都不敢睡觉。”
连续两年在卓乃湖季节站值守的洛松巴德说:“值守两个多月,几乎没有一个晚上睡过囫囵觉。”
然而,每当看到迷途的小藏羚羊在保护站的关爱下茁壮成长起来,洛松巴德就会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开心了,那是一种语言无法形容的喜悦。”
“羊爸爸”和小羊形影不离,像对待孩子一样呵护这些生命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面积4.5万平方公里,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
目前,保护区内有哺乳动物31种、鸟类60种,包括野牦牛、藏野驴、雪豹、白唇鹿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其中藏羚羊是可可西里分布数量最多的野生动物。20多年来,在保护区工作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数量已恢复到6万多只。
可可西里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多年来接纳和救护受伤、迷途、落单的藏羚羊、藏野驴、秃鹫等各类野生动物余头,其中大小藏羚羊上百只。
“在索南达杰保护站西侧,我们围起了占地亩的野化区,小藏羚羊长大一些,每天还要带着它们在草场上吃草、遛弯。”每到这个时候,洛松巴德这位“羊爸爸”后面就会贴身跟着数只小羊,在野化区的草场上形影不离,显得格外有趣,“等到第二年小羊长大,我们再在迁徙的季节,将它们放归自然。”
离别的时刻最伤怀。“平时,我们和小羊朝夕相处,队友们纷纷给‘宝宝’起了小名。今年救护的1号小藏羚羊,我们保护站的队员小俄杰干脆就叫它‘小俄’。队员更却罗周直接用自己女朋友的名字给小羊起了名。”洛松巴德说,“我会像对待自己的亲孩子一样呵护这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