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

生如夏花之绚烂,求实副主编绝笔书,对

发布时间:2023/8/7 14:47:09   

今天早上看到《求实》杂志副总编朱铁志先生的绝笔之书,一篇名为“如果我死”的短文。刚开始还没有感觉,然而逐渐逐渐,我的眼眶湿润了。虽然我看到文章下面的评论有很多不理解的人,然而他却深深地震撼了我。泰戈尔说过,作为一个生命最好的状态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想如朱铁志先生的生平,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朱铁志先生图片

我不是为朱铁志先生写志,我也不是赞美他最后的请求有多么淡泊,我只想说,这种离去的状态是我所向往的。尽管史铁生先生说过,一个人出生了,上帝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死是一件不必去急于求成的事,它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但是如果我到了要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我大概也会选择和朱铁志先生这般吧。

如果能让我选择体面地死去,我绝对不会痛苦地活着。生活是艰难的,既然自己不能再创造任何价值,不仅如此,还要承受极大的痛苦,家人揪心,自己心累,最终的结果还是离去,我不明白执着地坚持有什么意义。我读过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一本代表作,名为《我弥留之际》,这本著作是“意识流”的代表之作。主人公艾迪·本德伦在去世后,要求自己的丈夫把自己的遗体运回家乡埋葬。

作家福克纳照片

如果我们读这本书我们就会知道,当我们在去世以后,应该选择放过自己,也放过他人。在福克纳的小说中,艾迪的结局并不是太好,在运送艾迪遗体的过程中,天不作美,被大雨耽搁了路程。艾迪的遗体发臭,并且引来了一群秃鹫。安斯运送遗体的过程中,遭到行人的白眼,邻居的咒骂,最后不得不警察出面才将事情解决。可怜的是,艾迪的遗愿最终也没能实现,她的丈夫只能把她发臭的尸体草草火化。所以说当我们在去世的时候,放过自己尤为重要。

电影《我弥留之际》剧照

其实当我们死去后,别人的评价重要吗?而且死后满葬在哪里好像也不重要。这不禁让我想起最近常常被报道的天价墓地,活着的许多人还身处苦难当中,我不明白为什么当我们去世了还要浪费公共资源呢?就如同朱副主编,他最终选择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被迫的死于癌症。

他的书中有多思想令我感动。不想再浪费公共资源,不想令家人为他举办追悼会,甚至不需要买高价的骨灰盒,而是把自己的器官无偿捐赠给他人,将自己的遗体作为医学院教学使用。正如朱主编所写到的:人死后还能有一点用处,岂不是反证了他活着也不是浪费粮食的货?没有一个人不留恋世间的美好,我想朱铁志先生也想用捐献器官的方式,从而使自己的生命在另一个个体上延续下去吧。

中国文化的传统思想都强调人入土为安,死者为大,死去的人的遗体不能得到任何损害。但是我认为现代中国的社会已经近乎完善,思想也同样得到了巨大解放。或许朱铁志先生的选择才是我们将来生活的主流。正所谓: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大概也说的是这种状态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7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