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

秃鹫掘金万亿垃圾债市场月收益高达数倍

发布时间:2023/5/14 18:24:20   
北京痤疮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06248.html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30日电(罗琨)在债券市场,有一类投资者被市场称为“秃鹫”。他们瞄准一些经营陷入困境乃至已经违约的企业,以极低的价格购入其债券,然后在企业完成兑付或清偿时获取利润。

现任职于国内某私募基金的林华(化名)便属于这一群体。他所在的机构主要瞄准高收益债市场,也就是垃圾债市场,而他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辗转在各大投资群询问其他机构是否愿意打折卖出某些债券。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垃圾债投资就像垃圾回收,我们将其变废为宝,但这绝对是一个技术活。”林华说。

月收益高达数倍

据林华介绍,他们一般会在企业或所在行业、地区等出现负面舆情的时候对相关企业进行研究,如果认为企业有可能被市场“错杀”,就会果断出手,以7折甚至更低的价格买入。其举例称,此前某地方城投平台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该地区其他信用债也被“连累”,他们研究以后认为可以介入,最终果然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据林华介绍,迄今为止,其所在机构的高收益债产品的绝对收益已经超过40%,全年的绝对收益可能还会更高。

“这种投资比较考验对企业的基本面研究功夫,主要赚的是违约风险边际反转的钱。但是现在对有些机构来说,已经带上了一些赌的性质。”林华说,以今年兑付的某高收益债为例,不少机构以2折购入,而最终该企业全额兑付,一些机构在短短一月内便攫取了高达4倍的收益。在他看来,这种投资手法无异于“火中取粟”。

除了机构以外,一些个人投资者也对这一市场跃跃欲试。据中新经纬客户端了解,今年以来不少违约的企业信用债持仓中均浮现出大量个人投资者的身影。某违约东北企业负责人曾向中新经纬客户端透露,在该企业正式违约前,不少个人投资者中以打折价格介入,寄希望于企业全额兑付来赚取利润。

“个人投资者的刚兑理念还没有完全打破,加上不少企业在违约后会优先兑付个人投资者,所以这部分投资者数量还不少。”上述企业负责人称。

市场存续规模达1.65万亿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苏莉介绍,年以来,我国高收益债(即垃圾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以中债估值收益率(高于8%或相同待偿期限AA-中债企业债收益率曲线的公募债)作为筛选标准,截至年6月末,共有只高收益债,存续规模达1.65万亿,其中不乏因主流投资机构风险偏好下降而被“一刀切”的“堕落天使”,给高收益债投资人提供了挖掘超额收益的机会。

据了解,不少机构都在筹备自己的高收益债产品。林华表示,当前高收益债市场确实存在不少机会,其所在机构近期也在招兵买马,进一步加强团队投研体系的建设。

不过,从目前来看,参与垃圾债市场的主要是私募基金,券商资管自营和公募、银行参与较少。

“现在是大家都对这块肥肉感兴趣,但是真正掏出真金白银来做的很少,首先内部风控这一关就没法过。”林华说。

苏莉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分析称,高收益债投资的特点是高回报与高风险并存,券商资管、银行和公募基金一般风险偏好较低,高收益债的高风险性难以满足其风控标准,因此较少参与。

“券商资管、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等资管产品往往期限较短,高收益债较低的流动性难以满足产品的流动性需要。我国高收益债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其相关法律法规、估值方法、交易制度等基础设施尚在完善中,投资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较高,难以满足大规模资金的标准化投资需求,更适合小机构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个性化的挖掘和投资。”苏莉称。

这些风险不容忽视

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苏莉指出,首先,高收益债投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均较大,但平均来看,利差保护不足,投资者面临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问题;第二,投资人保护力度不足,相关规范化指引内容尚需细化,部分“投资人保护条款”仍需法律进一步支撑;第三,债券违约处置相关的立法仍需进一步完善,违约债券处置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处置周期长,资产保全较难,违约债券回收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林华也认为,目前国内的高收益债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都不是特别成熟,对于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来说,在博取高收益时一定要警惕其中的风险。

如何促进高收益债市场的成熟?在今年7月18日举行的年债券年会上,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刚明指出,要完善商业机构投资风险考核机制,培育高收益债券的机构投资者基础;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政策性和商业性安排合作共担;完善违约债券的转让机制,健全违约风险处置安排,强化对投资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提高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要积极规范评级机构,促进评级客观反映企业真实信息,建立公开评级与市场隐含评级之间的评级校验机制。

苏莉建议称,从完善市场基础设施的角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高收益债的信息披露、发行交易、违约处置等作出妥善的制度安排;建设高收益债转让市场,以增强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市场参与方的风险识别成本。(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7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