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秃鹫 >> 秃鹫生活环境 >> 比起咸鱼,更想做树懒下
撰文/InaKnobloch
摄影/StefanoUnterthiner、SuziEsterhas
上周我们说到,科学家为了找到能让人类更好休息的办法,于是对一种古老的哺乳动物展开了研究,那就是有万年历史的树懒。
虽然它们生活在南美洲与人类起源的非洲相距甚远,但科学家相信,树懒能变成这么懒的动物,必然藏着某种我们共同祖先相通的秘密。
懒,进化出白天和晚上倒班
想要解开这些疑问,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行进了几分钟之后,打算捕捉树懒的GEO科学家瓦兰停了下来。他并没有急着下车,而是先举起望远镜进行观察。
可惜,他发现的是一只二趾树懒,这是树懒亚目下二趾树懒科中的唯一一属。相较于三趾树懒,它们更加灵活且更具有攻击性。目前,瓦兰的研究对象中还未包括到它们。
在野外,二趾树懒通常是吊在树枝上进食的。不过,生活在救助站里的树懒宝宝同样可以悠闲自在地坐着享受美味。
瓦兰告诉我们,他曾因为被一医院缝针。当时,医生和护士们都被他这个初到雨林就被树懒给咬了的老外逗得前仰后合。从那之后,每次看到这种二趾树懒,瓦兰都会绕着它们走。
如今,这片森林中大部分树懒的脖子上都装有GPS无线电定位装置,这使得瓦兰能够在前去捕捉三趾树懒并为它们“穿”上脑电波监测仪器之前就清楚地了解这两类树懒的大致活动规律。
瓦兰发现,二趾树懒是夜行动物,通常只在深夜在丛林间活动,而三趾树懒则不然,它们在白天和夜晚都可以睡眠或者闲晃,而这两种行为的时间分布也非常平均。
保拉·德克雷特在法属圭亚那发现了一只三趾树懒宝宝。它的母亲很有可能是被盗猎者杀害了。
这个现象既反常又有趣,因为动物通常都会利用固定的大约半天的时间进行活动,并针对这段时间——无论是白天或是黑夜——来优化身体的各项功能。
这种做法还可以保证它们更好地利用另一半时间来充分休息,恢复体力。“也就是说,习惯夜间活动的动物,在白天就必须要休息,反之亦然。”威凯斯基表示。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这种针对日光或是黑暗的调节适应,是动物进化出睡眠这种行为最有可能的一种解释。
德克雷特决定在当地建立一家保护中心,专门收留受伤的树懒以及一些树懒孤儿。如今,人类活动的加剧——如对森林的破坏、非法盗猎以及交通——正在使这种动物的生活空间迅速缩小。
懒,在躺平中珍爱小生命
因此,如果能发现一种可以打破这一臆测的动物,将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科学界,想要说服别人,就必须提供足够充足的理由。比如,三趾树懒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关于它们的研究又能得出哪些结论?”
路上,瓦兰在道路中间遇到了另一只树懒。它的意外出现使得瓦兰不得不急踩刹车,差点把自己和助手甩在挡风玻璃上。
由于树懒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头朝上悬在树枝上,它们的四肢并不像其他哺乳动物那样有着强有力的肌肉着力点。
因此,这只“观察目标”虽然是四肢着地从碎石路上通过,但实际上却是在靠前肢拖着身体缓慢前进。
自成立以来,保护中心已经成功收治了大约只动物,并在它们恢复健康后将其放归森林。
瓦兰从地上把这只“战利品”抱起来,掏出一把剪刀为这只树懒修剪了前额的“头发”,以便将用来监测脑电波的电极固定在它头上。
随后,他为这只树懒戴上了一个无线电项圈。十天后,瓦兰可以根据这个项圈发送的信号重新找到这只树懒,取回这些监测设备,而这个无线电项圈,则会在那之后几天自行脱落。
当瓦兰抱起这只树懒时,它那身泛着灰绿色光芒的皮毛突然变得“生机勃勃”起来:几只飞蛾从那里爬了出来。
瓦兰额外剪了一撮树懒的毛并将其装进了一个塑料袋里面,这是他送给德国另一家专门研究动物皮毛寄生生物研究机构的科学研究人员的礼物。
最后,他把树懒送到了路对面的一棵红树上,目送它缓缓地向树干高处爬去。
三趾树懒和二趾树懒生活在中、南美洲的丛林中。从几百万年开始,它们就作为两个不同树懒种类各自繁衍进化了。但这种变化始于什么时候人类尚不得而知,因为没有足够的化石标本证据。
懒,进化出优质睡眠休养生息
脑电波监测设备收集到的数据不仅能告诉瓦兰他的观察对象是何时进入睡眠状态,还会记录下它睡眠的深浅程度。
瓦兰会着重观察那些“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人类在进入这一睡眠阶段时通常伴随有梦境的出现)。科学家们推测,这一神秘的睡眠阶段无论对人类还是动物来说都至关重要。
但是,动物在这个阶段也会“做梦”吗?它们会因此产生相关的记忆或者在脑海中生成栩栩如生的画面吗?这些问题不是监测设备收集的信息可以解答的。
体重秤和毛巾这类工具虽然无法保证树懒宝宝的健康成长,但是却可以帮助它们死里逃生。
但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对于动物体能恢复的重要作用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小白鼠实验得以证明:如果不断干扰快速眼动睡眠,接受实验的动物在几周后就会死亡。
遥测技术帮助瓦兰第一次对自然状态下树懒的睡眠状况进行了观察,帮助他了解了野外环境对树懒睡眠的长度、深浅以及规律的影响。
初步的数据分析已经呈现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部分树懒会专门食用某些特定的植物,而这些植物具有改变大脑活动与睡眠深度的作用。
人们是否可以通过食用这种特殊植物来改变自己的睡眠模式?瓦兰突然觉得自己踏入了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
对于马丁·威凯斯基和尼尔斯·拉滕伯格而言,这些来自巴拿马丛林中的数据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
懒的智慧,还需要更多深入研究来探明
在他们看来,野生动物与动物园中的动物的睡眠行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警觉性。因此,不能根据人工饲养的动物的睡眠状况来盲目地为此次研究项目下结论。
“我们在实验室中获得的实验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因此,我们必须对任何一个未在自然界中得到验证的结果保持怀疑态度。”
马丁·威凯斯基说。在实验室进行的研究是无法彻底解释睡眠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的,同样,实验也无法确定癌症或糖尿病的真正致病原因。
除此之外,寻求真知的过程还会充满冒险与艰辛,就像这个在巴拿马丛林中进行的项目一样:“解决疑问的方法就是:到野外去!到大自然中去研究。”马丁·威凯斯基说。
瓦兰知道这话意味着什么:“我曾经从树上掉下来把骨头摔折过,还曾被各种你能想象得到的昆虫叮咬。但重要的是,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数据和经历。
将自己置身原始丛林之中,亲眼见到南美洲秃鹫、豹猫以及一幕幕动人心魄的壮丽景象,这恰恰是我孩提时最美的梦想。”
本文作者InaKnobloch现居法兰克福,是一位有着博士学位的生物学家。
为了近距离记录树懒最真实的样子,摄影师StefanoUnterthiner和SuziEsterhas兵分两路去寻找他们的拍摄对象:一位去了法属圭亚那的动物保护区,另一个则去了哥斯达黎加。
想观看更多关于树懒的故事和其他有趣的内容
欢迎您浏览GEO视界的kindle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