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秃鹫 >> 秃鹫生活环境 >> 中国人,为何特别重视延续香火
有关繁衍后代的活动,在曾经的农业社会,可算是刚需。那时候,很多人即便日常连饱饭都吃不上,也都愿意多生养——对他们而言,更多的子女,就意味着更为靠谱的保障和抗风险能力。
毕竟,有没有儿子,以及子女的多寡,是个事关养老的生死问题。
所以,这个阶段,别说是中国或者东亚地区,整个世界的人口出生率都普遍很高。
比如沙俄时代的农奴,活得饥寒交迫、毫无尊严可言,但出生率却比一百年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享有7小时工作制(年代起,苏联从8小时工作制升级为了7小时)、双休日和一些列福利待遇的苏联公民们,要高出很多很多。
苏联时代的“英雄母亲”宣传画和勋章
所以,人们越来越不爱生养,那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工业社会国家的必由之路,属于自然规律。
不过即便如此,相对于其他文化圈来说,中国人对繁衍后代的重视程度,尤其是那种对生儿子的渴望,还是比较独具特色的。
如果你细品品,除了“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发挥作用的,就是所谓的“香火观念”了。
这反应的,正是东亚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
可以说,家族传承就是中国人的一大宗教。
从远古社会到现代文明,全球各个文化圈的人们,都始终绕不开这么一个心结——人死掉以后的问题。
佛教、印度教的看法是,死了之后重入轮回,这就是所谓的“下辈子”。而且,还非常讲究你“来世”的状态(可能轮回成人,也可能是动植物等等),以及幸福或者苦难的程度,都跟你这辈子的表现和行为的积累有关;
印度教婆罗门祭祀仪式
而同源于沙漠的亚伯拉罕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讲究末日审判,他们的看法是——人死了之后,得先在坟墓里“待机”,等到宇宙即将毁灭,末日审判之时,再从棺材里爬出来,按顺序排队接受审判,然后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
所以,你现在看欧洲但凡有点名气的教堂,除了日常搞仪式外,实际上还有都公墓的用途。特别是那些有身份的人,王室贵族什么的,死后都会直接给埋到教堂地下。
他们的石棺上方还建有以1:1比例雕刻而成的真人石像。
比如下图是威斯敏斯特教堂中,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棺椁的位置。这个古老的教堂属于专门承接上层贵族红白喜事的“圣地”,也是英国档次最高的墓地,安葬着多个王公贵族和为人类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知名人士。
还有这个,是威斯敏斯特教堂中的牛顿和达尔文墓---左侧为牛顿墓,右侧为达尔文墓。
而另外一些,则会被埋入紧邻教堂的家族墓地。
这么看,上述基督教的安葬形式,基本都围绕着宗教场所——很大程度上,就是考虑到了未来审判日到来的时候,能够“排队”靠前一些,所以,直接埋到了教堂地下或者周边?
基督教末日审判场景,以耶稣基督为核心,划分出四个空间(左、右、上、下)三个区域(天堂、人间、地狱)
总之,在同源于沙漠的三大宗教中,人死后,基本就都归上帝/真主管了。
而且,除了死人,活人有什么诉求,也需要向上帝祷告,请求上帝给予启示,指点迷津。
这就是一神教里面的“神”,管了阴间管阳间,事无巨细。他们是原生神,天然的神族,可以无条件指导一切,解释一切。
不过,换到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咱们中国,对于神灵的理解,则又是另外一种形式了——但凡觉得能起到消灾保佑作用的东西,统统可以被赋予神力。
它们可以是动植物(比如狐狸精,黄大仙之类的),同时也能以亡灵的形式存在。
于是,这就有了中国人祭祖的传统——讲究老祖宗保佑,宗门昌盛,老祖宗那里凉了,宗门也就凉了。
所以,在中国旧文化习俗中,很多时候,会把死掉的长辈,也看作一种可以庇佑后代的神灵。
当然,前提是,你得有后代供奉,按时祭拜才行;反之,你一旦绝后,就变成了“孤魂野鬼,不得血食”,那是相当惨的。
因此,旧时代的中国,人们往往对“断绝香火”带着一种由衷的恐惧,即便你们家,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产业或者“皇位”需要继承。
这其中,既包括没有子女给养老送终的深重担忧,也有那种死后无人祭拜的可怕后果——你留下后人,才会有体面的灵位,有人给自己上柱香,逢年过节有人给自己摆大肘子和各类供果。
于是,在这些封建习俗的影响下,更加重了人们对生男丁的渴望。
所谓的“香火”,在他们眼中,只包括男性后代。
当今泰国华裔祭祖,还在延续老传统,只有男性才能进入正堂主持和参加仪式
按照某些地区的传统习俗,女性婚后在宗祠方面跟父母家就此割裂,死后列入夫家祖先牌位,接受自己男性后代的祭拜(女儿出嫁后,按“规矩”,就得去祭拜她夫家的祠堂了)。
而那些未婚、或离异的单身女性死掉后,同样也不被允许进入娘家宗祠立下牌位接受供奉。她们的牌位只能放在俗称菜堂的寺庙或姑娘庙里(城市也有特定的塔位园区),基本没什么人去祭拜,特别凄凉和落魄。
所以,在某些传统观念里,女性直系后代总不被看做真正的“香火”。
典型的就是,一些农村的出殡仪式上,摔盆子的那个人,必须是男性,首选为逝者的长子或长孙,若逝者生前没有直系男性后代,就由侄子来替代,也不愿意让女儿、孙女来摔盆。
因为,她们不属于家族的“香火”。
据说,按照老传统,这个“摔盆子”也被看作一种对死者遗产继承权的公开宣誓。
甚至,由此还衍生出了一种“吃绝户”的恶习。
在旧时代,当老人没有男性直系后代时,那些旁系亲戚可能会变成随时准备啃噬你躯体的秃鹫。他们对你没有赡养义务,当你年老时他们可以不闻不问,但只要你一闭眼,他们就靠着宗族的撑腰,堂而皇之地成了你的继承人。
不过,到了法律制度完善,继承顺序明晰的当代社会,前面那个“摔盆子”的内涵,早就没有了什么意义,跟继承权并无直接关系。
加之,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大环境下,农业社会那种男性靠体力优势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开始参与主导祭祖,宗祠活动。
所谓的“香火”的性别指代,并不似以前那么泾渭分明了。
更何况,很多人生前就过得不太舒心,甚至说得上是挺窝囊,死了又哪来的力量去保佑后人呢….
有意思的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那些家里真的有王位/爵位要继承的西方君主制国家们,基本都已经陆续废除了男性优先的旧式继承制,同一血脉的男女家族成员,将只参考出生顺序确定继承人座次——君主或者世袭贵族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无论男女都享受同等的王位继承权,公侯伯子男等贵族也参照上述规则。
典型的,像欧洲的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的王储们,都是女孩子。
西班牙王储西班牙莱昂诺尔公主
但你能说,这些王室的“香火”就此断绝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