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

汶川地震时,范跑跑抛弃学生独自逃命,

发布时间:2022/10/16 17:09:26   
北京雀斑哪个医院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38226441239017&wfr=spider&for=pc
范美忠

年5·12汶川大地震,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忘怀的伤痛。那一天,数十万同胞失去了亲人,一个又一个家庭支离破碎,哪怕已经过去了12年,当年的情景和呐喊仍然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怀。

但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在短短的十几秒内,一颗又一颗高尚的心灵在绽放,涌现了一大批不顾危险,奋不顾身挽救他人生命于危难之中的英雄人物,但是有这么一位老师,却在地震发生之时,扔下学生不管,自行逃跑,事件传出,引发社会一阵热议。

地震中丢下学生独自逃命的老师

12年前的5月12日下午2.28分,一场猛烈地震袭击了四川省汶川县和周边地区,顷刻间地动山摇,人心惶惶。地震发生时,范美忠正准备给国际文凭一年级的学生上课,但是刚刚准备好开始讲课,地震就发生了。

地震后的一片废墟

地震袭来,范美忠首先安慰学生保持冷静,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这场地震的强烈和危险。想到这,范美忠拨腿就跑,全然不顾全班学生的安危,自己第一个冲出教室,跑到了操场。剩下的学生才反应过来,紧随其后冲出教室。

据后来范美忠说,他是第一时间跑到操场的人,可见他跑的有多快,并且范美忠在确保自己安全后,也没有返回去帮助那些没有来得及逃脱的学生,而是仅仅站在操场上指挥陆续撤出的学生有序疏散。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政府第一时间派遣救援力量奔赴灾区,国务院温总理也在第一时间乘飞机赶赴灾区指挥救援工作,紧接着,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先后组织救援力量迅速赶赴震中地区,而紧随其后的便是各种赈灾物资,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灾后救援

范美忠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从各种层面上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知识分子的范美忠,为什么会在地震发生后抛下学生,只顾自己逃命?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引发了社会的热议,有人指责范美忠自私自利,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却在关键时刻抛下学生,根本配不上教师的称号;但是也有着另一种声音,表示教师也是人,在地震这种天灾面前,保全自己有什么不妥?

一时间,各界人士针对范美忠的行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说服不了谁,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人们对范美忠的行为的不同对待,归根结底是人性和职业道德究竟该如何选择的问题。

众说纷纭,发长文为自己正名

面对网络上的众说纷纭,在地震发生10天后,范美忠以《那一刻地动山摇--汶川地震亲历记》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中,范美忠详细描述了地震发生那一刻自己的心理活动和震后的亲身感受,此外,针对只顾自己逃命的说法,范美忠写到: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公正的人,但是这并不代表我是一个舍己为人、勇于牺牲自我的人。

范美忠

范美忠还在文中表示,在这种时刻,能逃出一个是一个,这些学生已经都是十八岁左右的成年人了,有一定的危机处理能力,自己留下来没有太大的意义。甚至范美忠还表示,在这些危及生命的危难瞬间,只有为了救自己的女儿,他才会奋不顾身,至于其余的人,他是不会管的。

从他的字里行间可以感觉得到,范美忠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并没有什么过错。这篇文章让本就喧嚣的议论变得更加引人注目,网友也给范美忠起了个讽刺性质的绰号范跑跑,

人性和道德之间的博弈

范美忠事件在网络上酝酿的愈发激烈,似乎是为了回应,在一个月后的6月,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第三条热爱学生中,增加了保护学生安全的条例,这样一来,那些指责范美忠的声音就更加激烈。

范美忠

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序进行,灾区人民的生活逐步恢复,范美忠回到学校继续任教,但是关于范美忠的议论一直没有平息。最终,迫于舆论的影响,范美忠于年离开了任教多年的都江堰市光亚学校,此后一直在家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直到后来被一家私人教育培训机构请去做老师。

其实,关于范美忠的行为,无非就是人性和职业道德之间的一个选择罢了。那些指责范美忠的观点,无非是从师德出发,认为范美忠作为一名老师,将学生抛下不管,只顾自己逃命,是一种大错特错,有违师德的表现。

其实这样的观点也不难理解,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大众理解中的师德,包含了教师应舍己为人、奋不顾身这样的良好品德?是中华民族千年流传下来的乐于助人和乐善好施?还是大众赋予教师这一职业的天然使命?

什么时候这种舍己为人的大义之举成为了衡量一个教师品行道德的标准?难道作为教师,就应该天经地义地奋不顾身、牺牲自己而去拯救他人吗?学生的生命是命,那教师的生命同样珍贵啊舍己为人是社会积极的导向吗?

范美忠

我国社会似乎一直以来,都很推崇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做法,每每有某个地方发生了一起见义勇为事件,各大媒体便争相报道,无形之中给人们灌输这样的一种思想:人就应该奉献,舍已为人。

但是这种做法真的值得学习吗?很值得人们去深思,在地震这种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时刻,不妨先问问自己会不会奋不顾身地去帮助身边的人。

范美忠是一个教师,但是作为一个个体,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保住自己的性命无可厚非,最多可以指责他与我国一脉相承的舍已为人的精神相违背。

人性和道德的争议并非一时之事

近些时间,我们常常可以在网上看到一些诸如老人因学生不让座而辱骂对方的相关报道,似乎在这些老人看来,他认为自己让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自己老自己就是弱势群体,那些人就该让着自已,我弱我有理。

而在这些报道的评论区,往往会出现两种声音,分别站在老人和学生的立场上,其中有这样一句很中肯的话:不让座是本分,让座是情分。虽然我国提倡尊老爱幼,但是尊敬是相互的,是要建立在对等的基础上,那种倚老卖老的人,值得去尊敬吗?正如许多网友所说的那样:不是我们不善良,而是坏人变老了。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在国际范围内,就有一场关于人性和职业道德的议论,而这场议论的导火索是一张获得了普利策奖的照片——《饥饿的苏丹》。

《饥饿的苏丹》

这张照片是由凯文·卡特拍摄于年的苏丹,照片中一个骨肉如柴的孩子,奄奄一息地蜷缩在地上,而在小女孩身后不远处,一只秃鹫正虎视眈眈注视着她。秃鹫靠吃腐肉为生,它似乎是在等待这个孩子死去,然后好饱餐一顿。

年3月26日,这张照片被《纽约时报》发表,很快便传遍世界,人们纷纷指责摄影师凯文见死不救,痛斥他的罪行,纵使凯文如何解释,也改变不了人们先入为主的认知。

这张照片的发表,以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很快激起了世界人民对于苏丹饥荒的同情和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030.html

------分隔线----------------------------